為了讓新品一上市就脫穎而出,選對保健食品代工廠至關重要。在海量競爭中,從配方研發到包裝完成,每個環節都牽動成本與品質。

從品牌自備配方的OEM,到一條龍服務的ODM,甚至還有價格低廉的傳統代工廠,每種模式都有它的適用場景與風險。臣鋐保健食品代工依依帶你了解:

一、比較三大保健食品代工模式

模式適用場景優勢風險
OEM已有成熟配方,想掌握研發與升級– 配方自主權高- 品牌價值易宣傳– 前期研發與法規測試成本高- 需自行選擇健康食品容器與包材
ODM缺研發團隊、急於上線– 一條龍服務- 現成健康食品容器與包裝設計可套用- 上市速度快– 客製化溝通成本/代工費用易拉升- 配方所有權需事先談妥
傳統代工廠小批量試水溫、預算有限– 起訂量低、保健食品代工費用友善- 快速驗證市場- 可彈性選配方– 同質化嚴重,難凸顯品牌特色- 品質穩定視廠商管理而定

OEM(原廠委託生產)

  • 機制與適用場景OEM品牌方自行研發或購買配方,並提供檢測報告與技術規格,交由代工廠大量生產,適合已有成熟配方、想掌握產品核心技術的企業。
  • 優勢
    1. 配方自主權高:任何改款或升級,都能迅速回到研發階段,避免受制於廠商現有配方。
    2. 品質一致性佳:只要 SOP(標準作業流程)與技術移轉做足,每批產品都能維持同樣品質。
    3. 品牌價值提升:配方與技術完全掌握在手,對外宣傳更具說服力。
  • 風險
    1. 前期投入成本高:自建或委託研發需支出原料篩選、功效驗證、安全性測試等各類費用。
    2. 法規與專利壓力:若未及時完成配方專利布局,一旦出現相似競品,容易陷入侵權爭議。
    3. 包材與健康食品容器選擇:需自行評估最適合的瓶罐、防潮袋與說明書材質,才能確保產品保存穩定與使用便利。

ODM(一條龍設計+生產)

  • 機制與適用場景:由代工廠從配方設計、功效驗證、製程開發到包裝設計一手包辦,品牌方僅需完成外包裝貼牌與行銷規劃。適合尚無研發團隊、急於打市場的中小品牌。
  • 優勢
    1. 省時省力:將研發與配方測試環節交給廠商,自己專注行銷與通路佈局。
    2. 快速上線:廠商已備妥健康食品容器與標準化流程,從簽約到產品下線平均只需 2–3 個月。
    3. 整合包材資源:多數 ODM 廠商有既有的保健食品包裝設計模組,能快速套用並降低設計費用。
  • 風險
    1. 溝通成本高:若需求頻繁變動,反覆開會與樣品測試往往使保健食品代工費用超出預算。
    2. 配方所有權談判:需明訂合約中配方、專利及商標的歸屬,以免日後產生糾紛。

傳統代工廠(標準化批量生產)

  • 機制與適用場景:依靠現成配方與生產線,以低成本、少量起訂為導向,常見於白標(White-label)與小批量測試。適合資金有限、想先驗證市場反應的企業。
  • 優勢
    1. 起訂量低:一般可接受 500–1,000 件起訂,降低庫存壓力。
    2. 成本彈性:較不僅限於配方與包裝的整體打包報價,可依需求選擇標準化配方或簡化版包材方案。
    3. 快速試水溫:對新品進行市場測試,若反應良好再升級至 OEM 或 ODM。
  • 風險
    1. 同質化嚴重:因沿用現成配方,容易與其他品牌撞單,難以形成鮮明特色。
    2. 品質不穩定:須親自審核廠商的檢測報告與生產現場,否則一旦爆出品質問題,品牌信譽難以挽回。
    3. 包裝吸睛度不足:標準化外盒與健康食品容器樣式有限,需搭配行銷包裝或另行委託設計,才能在貨架上突圍。

二、拆解保健食品代工費用五大構成

在確定代工模式後,接下來要精算「錢花在哪裡」,確保每一分成本都能帶來價值。

1.研發與配方開發費用

原料採購與篩選: 包括活性成分庫存建立、純度檢測與功效評估。

穩定性與安全性測試:加速試驗配比、溫度與濕度測試,並進行微生物、重金屬與農藥殘留檢測。

法規與專利申請:涵蓋產品成分的合法性審核,以及配方或技術專利的撰寫與申請費用。


包材與健康食品容器成本

成本項目內容說明
研發與配方開發原料篩選、功效驗證、安全性測試、法規與專利申請
包材與健康食品容器瓶罐、鋁箔包、防潮袋、膠囊殼、標籤與外盒設計﹐保健食品包裝設計費用
生產製造成本機台使用費、人力、能耗(水電空調)、設備維護與清潔消毒
質檢與認證廠內自檢(外觀、重量、密封)+第三方微生物/重金屬檢測;GMP、ISO、HACCP認證費
物流與倉儲原料進廠運輸、成品出貨(含冷鏈或常溫)、倉儲租金、盤點人力與損耗管控

  • 主要容器:玻璃瓶、PET 瓶、不鏽鋼罐或可生物分解材質;防潮袋、鋁箔包和軟膠囊殼等。
  • 次級包材:標籤印刷、說明書、外盒與束帶等。
  • 保健食品包裝設計:設計費用視複雜度而定,從基本標籤設計到整體視覺包裝,皆可能產生額外費用。
  1. 生產製造成本
    • 機台與人力:按生產批次支付機台使用費、人工費與加班費。
    • 能耗與維護:生產過程中的水電、空調與設備保養,保證產線穩定運行。
    • 清潔與消毒:GMP 要求的日常清潔、定期大掃與設備滅菌。
  2. 質檢與認證費用
    • 內部自檢:生產後的全檢或抽檢,包括外觀、重量、硬度與密封性檢查。
    • 第三方檢測:微生物、重金屬、農藥殘留等項目;依需求可加入 ISO、HACCP 或 ECOCERT 認證。
    • 追溯體系建立:條碼或 RFID 系統導入,確保產品問題可迅速追蹤至批次與生產線。
  3. 物流與倉儲費用
    • 原料進廠:從產地到工廠的海運、空運或陸運費用。
    • 成品出貨:成品包裝完成後,前往倉庫或客戶的運輸成本;如需冷鏈保存,則需加收冷藏費。
    • 倉儲管理:常溫與低溫倉儲租金、盤點人力及損耗管控成本。

三、建立嚴謹的技術移轉與品質控管

不論走 OEM、ODM,或是傳統代工廠,唯有完善的技術移轉與品管系統,才能讓品牌站穩市場。

1.技術移轉手冊

配方比例與製程參數:將原料配方、溫度曲線、攪拌時間、乾燥條件等寫入文件,並附上操作影片示範。

關鍵控制點(CCP):標註哪些步驟必須測量 PH 值、溫度或水分含量,並規定容差範圍。

異常處理流程:若測試失敗,如何停線、回溯與重新調配,確保問題不擴大。

多層次檢測標準

廠內自檢:每日批次檢驗、每週大檢,以及每月深度檢測,確保生產過程中無交叉污染。

第三方實驗室:針對重金屬、微生物、農藥殘留做獨立檢測,並保留檢測報告作為品質保證。

國際認證:視市場需求申請 GMP、ISO 22000、HACCP、ECOCERT 等多張證書,提高品牌公信力。

SOP(標準作業流程)實施

書面作業指引:每道工序都要有詳細指引與圖說,並且定期更新版本。

檢核清單與記錄表:操作人員必須親筆簽名,並保存電子或紙本記錄,確保責任到人。

內部稽核與外部審查:定期安排品管人員巡廠,並邀請客戶或第三方專家進行廠區審查。


透過上述三大關鍵步驟──比較代工模式、拆解成本、建立嚴謹品管──從眾多保健食品代工廠中迅速篩選最適合的夥伴,合理的保健食品代工費用分配,保健食品包裝設計,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。,只有真正把握從「內在配方」到「外在包裝」的每一個環節,才能讓消費者信任,更讓品牌持續成長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