酯化型和游離型葉黃素差在哪?說到護眼,葉黃素絕對是大家的第一選項,並成為台灣消費者最關注的膳食補充品項之一。但市售葉黃素產品眾多,葉黃素種類各異,該如何挑選?葉黃素吃法又有甚麼講究呢?本文盤點葉黃素的相關小知識,幫助您馬上懂、輕鬆挑、正確吃。

 

葉黃素種類有哪些? 

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,可過濾藍光減少眼睛感光細胞的傷害,更是一種抗氧化物,並可調節免疫系統與發炎反應,近年研究發現,葉黃素除了護眼的功效外,對於皮膚、大腦、神經系統、心血管系統等也有保健功效。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,必須透過飲食中的深綠色或是黃橙色食物來補充,如:花椰菜、菠菜、羽衣甘藍、玉米、甜椒、奇異果、柳橙、南瓜等。在自然界中葉黃素又分為2大型態,分別為游離型葉黃素與酯化型葉黃素,食物中多數都是游離型葉黃素,酯化型葉黃素主要存在花瓣或黃橙色植物中。

 

酯化型vs游離型葉黃素之差異 

葉黃素在自然界有2大型態,分為游離型葉黃素(Free Lutein)與酯化型葉黃素(Lutein esters),游離型葉黃素因為與體內具生理功能的葉黃素結構相同,因此更受到科研專家的重視,相關研究也更為豐富,而酯化型葉黃素因為萃取較為容易,成本較低,在食品業界常被運用。在目前市售產品中兩者各有擁護者,面對這兩種型態,消費者在選購及食用時有甚麼注意事項呢,讓我們透過表格來了解。

 

 

項目游離型葉黃素酯化型葉黃素
1. 來源➤ 可透過飲食中綠色食物補充,市售產品則多由金盞花萃取後,皂化而成。➤ 由金盞花或黃橙色植物中萃取而得
2. 分子量➤ 小(569 Da)➤ 大(1044 Da)

➤ 酯化型葉黃素因帶有一串脂肪酸,故分子量較大。

3. 吸收途徑➤ 與人體葉黃素形式相同,可直接吸收。➤ 須透過腸道酵素分解後才能吸收利用,若腸胃功能不佳,不建議選用。
4. 吸收率➤ 較高
➤ 較酯化型葉黃素高出17%
➤ 較低
5.  穩定性➤ 較不穩定,須注意避光、避免高溫、避免強酸➤ 較穩定
6. 建議劑型➤ 建議採用具有耐酸性的膠囊,才能保護游離型葉黃素通過胃酸,安全抵達腸道。➤ 因可耐胃酸,且較穩定,可製成飲品或是果凍類型產品
7.  使用時間➤ 餐前餐後皆可,可直接吸收,不受飲食內容影響。➤ 建議與油脂類同時進食,可幫助吸收。
8. 相關研究文獻量(近10年)➤ 247篇➤ 130篇

 

葉黃素什麼時候吃最好吸收?每日劑量為多少?

了解葉黃素的型態與特色後,應該如何吃、 吃多少才能有最好的效果呢?

 

1. 如何吃?

葉黃素是一種「脂溶性」營養素,建議隨餐或是飯後食用,當腸胃中有飲食中攝取的油脂,可以幫助葉黃素吸收,但游離型葉黃素因為分子量較小較易吸收,因此食用時間較為自由,不須特別配合油脂一起食用。另外,建議葉黃素不要與β-胡蘿蔔素補充品一起使用,因為兩者分子結構類似,容易產生競爭吸收,使得葉黃素吸收率下降。

 

2. 吃多少?

有研究認為,健康成人每日攝取6 mg(毫克)葉黃素,有助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,對於眼部的保護,葉黃素一天建議要攝取6-12毫克。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則建議每日補充葉黃素不應超過30 mg。特別提醒的是,因為酯化型葉黃素帶有長長的一串脂肪酸,因此相較於相同重量的游離型葉黃素,酯化型葉黃素的葉黃素含量只有游離型葉黃素的一半,因此若要足量攝取葉黃素,需要留意葉黃素的型態與添加量。

 

3. 吃多久?

根據研究顯示,葉黃素在體內需要時間的累積,當達到一定關鍵濃度時才能明顯感覺出效果,一般建議至少持續使用3~6個月,才能對身體產生最大的保護作用,因此請抱持耐心,長期規律使用。

 

透過本文摘要葉黃素小知識,剖析葉黃素的型態、建議劑型、使用方式、使用時間等,幫助您學會如何挑選葉黃素,但市售產品眾多,一一分析比較實在工程浩大,在此建議您可以選擇優質可靠的生產廠商,讓專業團隊為您打造最合適的葉黃素產品。若您是想透過葉黃素產品掌握龐大保健商機的創業者,挑選優質生產代工廠商,更是讓您事業順利開展的關鍵一步。優質保健食品代工品牌-臣鋐生技,掌握國際優質保健食品原料來源,擁有保健食品代工生產豐富經驗,結合專業營養顧問、研發團隊、行銷團隊的一條龍服務,臣鋐生技將為您提供真正有感的優質產品,也將幫助創業者快速透過優質產品佔得先機!

 

游離型葉黃素保健食品代工,選擇臣鋐生技,給你3大優勢代工!

優勢一:品牌策劃討論:給予您量身訂作品牌定位與調性並建議產品視覺設計風格。

優勢二:產品研發規劃:手把手協助您優質產品配方成份專業調製與研發,以及找出主推產品強打的利基定位是什麼?

優勢三:整體行銷策劃:聚焦達成您的產品本身的體驗感受,能並實質創造出消費者有感回購是主要訴求。

 

延伸閱讀:

如何選擇保健食品代工劑型?膠囊、粉末、果凍等劑型哪個比較好?

冰晶番茄有什麼功效?教您2大正確冰晶番茄吃法&產品推薦!

 

※本文中有關保健食品之營養成分、食用建議供參考,實際因個人體質、身體狀況、飲食習慣等不同而有所差異,建議在攝取相關保健食品前若有任何疑慮可先徵詢專業醫師意見。